2025年9月4日,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团队深入安徽桐城这座因“礼让”而闻名于世的文化地标,开展“家风家训与新时代青年价值观建构”主题调研。在这里,清代张英、张廷玉父子留下的“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佳话,正通过科技赋能与创新传播,焕发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这场科技赋能的文化实践,将推动我校思政教育创新进入新阶段。
宰相家书化纠纷 一让千年启后人。在张家老宅遗址全息影像展厅,调研团队看到了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家书复原件。公元1685年,张家族人因宅基纠纷修书求助,张英赋诗回信:“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段佳话不仅造就了六尺巷,更奠定了张氏“礼让、仁德、敬慎”的家风体系。其子张廷玉继承父志,在《澄怀园语》中强调:“争者祸之始,让者福之基。”这些家训真迹经数字化处理后,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色教学资源。
家风到云端:家训传播新路径。调研团队还发现,桐城张氏家风的传播方式正悄然变革。当地推出“家训数字藏品”,将张英手书家训制成NFT作品;短视频平台#六尺巷挑战赛#吸引超百万网友模仿礼让场景;甚至还有开发者将“让他三尺”精神融入算法设计,推出“让行优先”导航模式。
古巷通校园:礼让基因深度嫁接。礼让精神不是消极退缩,而是基于“天人合一”宇宙观的积极价值选择。我院将这一哲学思想融入校风建设,提出“谦让包容、精益求精”的新校风理念,在校园内建立“礼让示范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学真谛。将“非义不取,非礼不为”的家训转化为“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校园行为规范,致力于家国一体的伦理秩序与校园共同体建设。
古巷连讲堂:敬慎持公的职业伦理与工匠精神培育。此次调研大家普遍感到,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技能,更要塑造品格。学院将深入挖掘张氏家训中“敬慎持公”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契合点,搭建“技术伦理四维模型”:技术向善的责任伦理、精益求精的工匠伦理、协作共享的团队伦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培养“精技笃行,德润匠心”的时代新人。
此次调研活动,揭示了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蕴藏丰富的教育智慧——古老家训将成为新时代校风建设的宝贵资源以及塑造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活水源泉。这种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实践,既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又为培养德技兼修的新时代人才拓宽路径选择。(戴敏 通讯员:韩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