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能力导向”的育人原则引领下,机械工程系组织2025级数控专业新生走进工程训练中心及相关实训室(下称“实训工坊”),开展入学后的第一堂实践课。活动紧贴高职院校贴近产业、强调动手能力的办学定位,旨在引导新生在真实环境中尽早建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
走进车间,专任教师王鑫以“车工第一课”示范从装夹、找正到试切的完整流程,结合关键部位与操作要点,反复强调“先安全再精度”。同学们在近距离观摩与参与中,明确了“按章操作才有稳定质量”的基本认知。
在电工电子实训室,系副主任陈玉苗老师带领大家认识综合实验平台: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变化,用信号发生器提供标准信号,配合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表完成测量与验证;随后借助板书梳理电气原理图中的常用符号与连线逻辑,帮助同学把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图对应起来,形成“看得懂—搭得起—调得通”的学习路径。
在机械测绘环节,23级优秀学生李斯喆开展“传帮带”。他以减速器样件为例,示范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螺纹通止规、螺纹量规等量具的规范使用,强调“尺寸要量准、公差要看懂、装配要合适”。同学们在一丝一厘的对比中体会到:质量不只写在图纸上,更落实在每一次读数与复核中。
整场实践注重技术要领,也注重育人温度。老师把操作细节教到位,把安全要求叮嘱到位;学长学姐耐心答疑、以身示范,让“能看懂、会动手、善协作”的工程素养尽快落地。车床的一刀一削、电路图的一笔一画、量具的一次读数,都是对严谨、踏实和追求卓越的直观训练。
新生们表示,这是一堂意义非凡的“走近真实工坊”的启蒙课。接下来将把启发化为行动、把收获转化为本领,在持续的实验与实践中提升技能、夯实安全与质量意识,把个人成长融入学校“立德树人、服务产业”的使命,以过硬技术服务地方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顾明明 特约通讯员: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