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项目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05

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因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在现阶段,随着高职院校的进一步扩招,在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不断地凸显了出来,尤其是经费、教学设备、教学质量等方面发展较为不平衡,高职院校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改革亟待解决。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以及其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现状;改善策略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层次也逐步扩大,社会建设不仅需要高学历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作者。因此,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一需求不断地促使高职院校的扩招和发展,并且已经逐步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其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在看到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认清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的不足。我国高职院校一般比较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毕业生整体实践能力不足,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严重不符,其教学质量上的缺陷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上的问题如今已经引起来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门也开始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看成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呢?对此,国内高职院校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理论探求。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实践探求主要集中在教师与课堂学习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配合老师进行教学的创新和提高,但是其教学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制度,对于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社会高职教育中,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做好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育特点 我国高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在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方面和接纳社会青年职业技能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双重职能,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更加注重职业教育,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同时它在教育类型方面还具有以下几各特点: (一)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的。我国高职教育是随着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出现的,其主要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懂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因此,社会的需求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起着导向的作用。我国早期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原则则是根据社会对于生产技能人才岗位的需求来进行组建,同时要确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备配比。高职教育在教学中必须按照社会的需求,突出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原则,同时随时更新教学内容,保持与社会的接轨。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将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相结合,加强专业课程教育的针对性。 (二)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建立在现代社会技术较为完善并且前沿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建立在社会对于此学科的研究较为完善的基础上,否则,学校的教育就会变成职业教育的试验品,浪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并且耽误大批青年学生的前途。高职教育在各类学科的基础上所设置的专业不仅带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还在不断满足社会变化所形成的职业岗位类别的基础上,具有显著的职业性。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其主要的技能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 (三)高职教育具有强烈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性是职业性,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际能力的训练,并且在课堂教学方面要详细讲解与实践相关的理论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融合起来,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 (四)高职院校与社会劳动单位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学校往往与社会劳动单位开展了较为紧密的合作,为社会企业提供优质的、数量足够的技术性人才。社会企业也乐于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避免盲目招工,这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现状 (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我国的高职院校由于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开设的,因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多半来自传统的高校知识分子,或者深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的高级研究人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知识的深浅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忽略了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在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理论,而轻实践能力培养,并且始终将老师作为课堂教育的主要核心,而忽略了学生在职业技能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讲解方面,并未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索。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质量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忽略了课堂文化建设,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使得高职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二)高职院校教育定位不明确。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中,很多学校将学生作为了学校赚钱的工具,在招收录取学生时,对学生的整体要求往往不高,并且有不少高职学院主动接触学生,对其进行劝说。同时,许多青年学生在高考失利或者社会工作受挫时也容易选择高职院校,其主要动机并非是为了学习职业技能。双方面的责任导致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定位十分不明确,并且造成学校教育思想畸形发展。 (三)教学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质量。高职院校由于在传统思想上,其地位要低于普通高等院校,在政府教育部门的资金拨付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往往规模较小,并且学校教学设备配比也落后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实践性非常强,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操作的地方也非常多,例如实验室、生产车间、机床等第一生产劳动线。但在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并未配备相应的实验教学设施,或者仅仅作为一个装饰而存在,并未真正用于现实的实践教学中。同样高职院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对于实践教学也非常缺乏,通常是进行满堂的理论教学,而并未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理论并未联系实际是我国现代高职教学中的最大问题。 (四)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模式存在脱节的现象。高职院校的教育与社会企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依据社会需求而定,另一方面社会企业有从高职院校中接收大量的毕业生进行社会劳动,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生产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存在的本质要求。而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是沿用较早时期所设置的专业,并未与社会需求接轨,造成新型行业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同时企业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评比、审核方面并不能参与多少,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现象,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较为困难。 三、改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事,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就必须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出发,才能够真正看到效果: (一)高职院校要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进行测试,提高教师的理论和职业素质。教师是搞好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教师对于职业技能和理论的认知实践程度将对学生的现场教学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技能的考核和测试,以敦促教师不断学习社会前沿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学校教学打下基础。 (二)采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模式是现代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变化而成立的一种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且提供学生进入一线生产的平台,实地操作学习,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能更好地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 (三)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高职院校在教务管理中要建立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并进行评估,保证高职院系教学质量改革落实到每一堂教学课程之中。 (四)实行“互动式”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思考,并主动进行实践,激发学生兴趣。 四、总结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发展较快,规模也日益增大,但是其本身也由于扩张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教学质量是学校存在的根本,在新时期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也理论水平,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职业教育的设备,增加学生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能力。从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实现学校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最终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欢迎。 参考文献: [1]郑国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综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4,(07). [2]谈慧.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1).